同胞竞争为哪般?
自从二胎政策开放以后,动作快的妈妈们已经怀上二宝或者已经生下二宝啦!在幸福满满的同时,一个困扰很多妈妈(尤其是二宝已经出生的妈妈们)的问题也出来了:“如果两个宝贝彼此排斥,你争我夺,这可怎么办呢?”
各种大宝不能接受二宝的骇人新闻,让二宝妈妈们心里真是不踏实呢!
我们把兄弟姐妹之家的争夺和摩擦称为“同胞竞争”,不论父母以什么样的方式养育,同胞竞争都不可能绝对避免,为什么呢? 都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憎,其实同胞竞争也是如此。手足之间的竞争往往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我当初知道自己肚子里的老二是个闺女时,我是极其满足和兴奋的,整个孕期里满脑子都是美好无比的想象画面:哥哥妹妹相亲相爱,哥哥护着妹妹,妹妹粘着哥哥。现在老二已经一岁了,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却离想象相差甚远。
老二很小没有自主移动的能力的时候,他们兄妹的关系总体还能算是“和谐”,老大玩耍之余注意到小不点老二的存在,会把老二当成小宠物一样亲亲抱抱,偶尔选一两个他不那么爱玩的玩具给她。
好景不长!当老二还将爬不爬,我从幼儿园接了老大回到家,老二就兴奋地在地板上往我身边“蹭”(相信经历过娃会爬之前那个阶段的妈妈们都能在脑海里浮现他们在地板上“蹭”的画面),看到妹妹的兴奋劲,本来牵着或者没有牵着我的手的老大一看紧张了,两岁多的他一把紧紧抱住我胳膊,嘴里还大嚷:“妹妹不要过来,这是我的妈妈!”然后拼命像只猴子一样把我当成树来爬……
于是,我们家经常见到的场景是:我坐在游戏垫上,左边膝盖上坐着哥哥,左手揽着,右边膝盖上坐着妹妹,右手揽着……
有研究发现,从一岁的时候,孩子就能察觉父母的不同对待。有人说,要在两个孩子之间“一碗水端平”,要非常公平公正地对待两个孩子,可能很多的人理解是要对两个孩子什么都是一模一样就是公平了,我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当两个孩子年龄不同的时候,我们也不可能一模一样地对待他们,因为他们各自年龄的需求是不太相同的。
比如,一个刚出生的小婴儿,必然需要更多的抱在怀里,给他的生活细节更多的关注和照料;已经上小学的孩子,父母则会跟多地把重点放在他的学校适应、伙伴相处上;而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则会更多的“抓大放小”,不能事无巨细都要参与和帮忙。即使是双胞胎,气质性格特征不同,也需要不同的育儿方法。
二、竞争物质或非物质资源
幼儿期,同胞间因为玩具而争夺;再大一点,同胞间会因为电视节目、礼物购买等而相互比较和竞争。
我家妹妹小的时候,哥哥给她啥玩具她都是不挑的,她那会是看啥啥新鲜,玩啥啥好玩。等她开始挑剔哥哥给的玩具时,也已经具有很好的爬行能力了,常常主动入侵哥哥的玩具领地,自己动手去拿哥哥爱玩的玩具,有时甚至直接爬到哥哥身边动手“抢”哥哥手里的玩具。
这些哥哥一下子就进入“妹妹焦虑期”了:只要一看到妹妹往他玩具的方向或者他的方向爬,立即冲到玩具边捡起心爱的玩具就跑,如果妹妹锲而不舍地跟在他后面爬着追,他就会大叫,想把妹妹吓走,或者跑到房间把门关上。
那么是不是给兄弟姐妹都买相同的玩具呢?我家的实践是失败的,好像任何玩具到了哥哥手上都更好玩一些,妹妹永远觉得哥哥手上的玩具更有吸引力,总是会丢掉自己的,上前去抢哥哥的。
曾经有个妈妈找我咨询,她一度买任何东西的时候都买双份,老大不但没有缓解这种和妹妹的比较,反而越来越注意一点点细微的差别:颜色不同、大小不太一样、妈妈先地给她还是先递给妹妹……直到妹妹断了母乳,开始喝奶粉,老大也要求和妹妹一样一天喝几次奶粉时,妈妈受不了,没有满足她,于是,老大出现了空前的情绪大爆发……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很棒的,在社会中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无论你是否承认,生存竞争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我们希望做到自己的最好,也不可避免会主动和别人比较,或者“被比较”,小朋友也一样。
我家哥哥2岁左右和他的一个小伙伴在一起玩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两个人都抢着唱“ABC”字母歌,唱完之后,那个小朋友的妈妈夸我家哥哥“唱的真棒!”那家小朋友不乐意了,大叫:“他不棒,我棒!”然后,我家老大也不乐意了:“我棒!我棒!我棒!”……
而兄弟姐妹在同一个房子里朝夕相处,自然而然,彼此间的竞争比较就会更加的频繁和明显。这种竞争其实和他们小伙伴之间的竞争性质相同,只不过因为被放在了同胞之间,就会被冠上“同胞竞争”的名字。
而有些父母会习惯在两个孩字之间进行比较,比如将小宝作为大宝的对比参照物,和老大说“你怎么这么不乖,妹妹(弟弟)比你乖多了”、“妹妹写的字比你写的好”等。也有的父母会将老大作为老二的表现评价坐标,比如有的父母对弟弟说:“你姐姐学习成绩那么好,你这么差,老师有没有怀疑你和姐姐是同一个妈妈生的?”
随着网络传媒的发展,现在很多年轻父母可以很容易接触到一些育儿文章,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很多老人还是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同胞比较经常是信口拈来。
以上三种形式的同胞竞争,无论父母是怎样的心情,愿意与否,都是不太可能被消弭的,只要你有一个以上的孩子,它就会存在,一直贯穿孩子成长过程中。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有一些找我咨询的妈妈都非常不理解手足之争,不明白为什么同胞手足之间不能像大人预想的那样“相亲相爱”,不理解手足之争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要知道,想要正确的应对手足之争,引导和谐的手足关系,了解手足之争的真正原因是非常必要的。有些妈妈就是因为不明白这些原因,往往采用了一些不那么恰当的应对方法,比如弟弟妹妹哭了就训斥老大,或者一味顾及老大感受却忽略了老二,或者一味想要追求“一碗水端平”……却经常使得问题更棘手。
那么,同胞竞争是不是绝对的坏事呢?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应对和处理呢?我们在下一篇文章中继续聊。
图片来自于google图库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
作者介绍:徐桂凤,儿童心理医生,曾工作于广州某三甲儿童医院,现学习工作于美国爱荷华儿童医院,即将开始攻读爱荷华大学流行病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儿童进食问题的行为干预以及家庭化治疗),并将继续以兼职形式工作于爱荷华儿童医院发育与障碍中心。
在这个公众号,结合二宝育儿体会和儿童心理行为工作实践,和大家分享中西结合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每周至少2篇原创育儿文章,陪伴各位父母的育儿路,“育儿育己,共同成长”。